收藏本站( Ctrl+D )
当前位置:根城书网>都市言情>重回1984赶山狩猎> 第216章 似水流入年

第216章 似水流入年(1 / 2)

余秋堂知道三姐啥意思。

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

若是要很多小鸡,就需要很多家里有公鸡的蛋,但市面上卖的鸡蛋,大多都是没有公鸡的母鸡下的。

原因当然很简单。

这个年代人们讲究的就是“鸡蛋银行”,母鸡养着一直可以生蛋,只要好好养,油盐酱醋就能换到。

但公鸡除了年底卖钱和打鸣,就没有其他作用。

所以,人们若是养鸡多了,可就会遗留一两只公鸡,但若是养的少,便只会养母鸡。

若是一般人家要孵小鸡,就会单独将公鸡和母鸡圈养,这样才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。

但余秋堂有自己的打算。

他毕竟是来自于后世,对于孵小鸡,早已脱离用母鸡抱窝的阶段,已经完全可以人工孵蛋。

其实孵蛋也不算什么难度,环境也很容易摹拟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湿度,只要能控制好这两点,基本都没问题。

“三姐,小鸡的事你不用担心,我来想办法,你只要做好辛苦的准备,其他都不用多想。”

“辛苦我倒不怕,就怕养不好,把鸡娃都养死了,白白浪费钱。”

“养鸡又不是没养过,怕啥呀。”

大姐难得主动搭话,看来提到养鸡,算是触碰到她的专业领域。

“就是说嘛,除了鸡我还专门再弄几只羊回来,提前摸摸羊的性子,摸索出这边羊的品种和习性,将来依靠我们附近的大山,发展个产业出来。

另外,我们现在不是还有几只林麝嘛,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赚钱模式,只要培育好,年我就能有几十只,麝香的价格日渐走高,未来赚钱的机会多着呢。”

余秋堂说的津津有味,其他人听的也很激动,大姐不知不觉纳鞋底的速度也慢下来,开始认真听他讲。

于是他又更为细致地给大家说说具体如何布置。

这也是前世积累的经验。

等到八十年代末期,九十年年代初期,这边的养殖业开始蓬勃发展,一度成为全国出名的羊毛供应基地。

他也不算什么创新,只是将前人走的路,提前走一遍。

“堂堂,你刚才说的这些都很好,但是不是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行,现在冬天这么冷,不管养什么都养不好。”

余秋江比较理智。

“没错,”余秋堂点点头,“具体引入苗子,肯定要等到明年开春,但我们可以做点其他准备。”

接下来,便是很细致的事。

第二日,余秋堂找王浩峰套了辆骡子车,带着余秋江一起很早出门去市里。

回来的时候,满满拉了一车的铁丝。

他准备制作一个孵蛋的暖房。

昨天最后他讨论来讨论去,觉得完全可以分几步走,不用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。

而想法和具体实践,往往也有很大的差距,可以先小规模搞点事情,顺便考验下大家伙的做事能力。

回来后,接下来几日,他就拉着余秋江和王浩峰以及闲来无事的余秋原一起做打造孵化房。

其实孵化房这东西,后世有非常专业的模式,例如温和湿度尽量稳定,最好的保持温度不变化,湿度能随时调整。

但余秋堂现在这个时代,可没这个条件。

温湿度控制,不过是为了使孵蛋率提升,坏蛋率降低,但也不是绝对的。

要是太过苛刻,母鸡就不可能孵化出小鸡。

而母鸡在很恶劣的条件下,孵蛋成功率也有八九十,只有个别孵不出来。

那人工模拟这个过程,其实不算难。

这边原来建有大几个仓库,就是为现在做准备,余秋堂便将其中一间加以改造。

改造方法很简单。

既然孵蛋需要的是温湿度,那就尽力做到这点。

一般来说,孵蛋的温度大概和人体低烧差不多,处于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之间,而相对湿度则是控制在七八十。

这样的条件,放到南方,可以说是随便找个地方都很容易满足,但放到大西北,尤其是西北的冬日,就相当困难。

荣城夏季最高温度也就三十多点,即使到夏季,也无法保证孵蛋温度,但夏季的湿度差不多能满足。

可到了冬日,例如最近这段日子,三九天的温度只有零下二十多度,想提升到三十七八度,实在不容易。

而冬季最难的还不是温度,而是湿度。

凛冽的西北风,会将湿气全部吹干。

久居这边的人们,往往到了冬天,皮肤会皲裂的不成样子,而若是南方的人来居住,可能会“皮开肉绽”完全没办法生活。

这种环境下,不用任何去除湿度的设备,相对湿度也就三四十,离孵蛋最佳温度相差甚远。

余秋堂并没想着冬日就立刻孵化,只是准备在开春之前,将孵化房做好,等到开春气温回暖,就早点的孵化。

按照这边人们习惯,开春很喜欢买小鸡回去养。

养到后半年就能下蛋,公鸡养到过年前后或者卖掉,或者杀掉过年,都是最好的时候。

那趁机可以卖小鸡赚一波钱。

什么东西都讲究个数量,一只几天大的小鸡能卖5毛钱,要是孵化出几千只,就能赚一两千。

而这个生意做稳定,可以一直做下去。

后续可以稳定下来,分为两部分开展,一部分继续孵化小鸡,不仅面向老百姓,而且可以尝试给养鸡场供应。

另一部分,自己也可以发展养鸡场。

根据前世记忆,养鸡场的赚钱曲线很长,一直可以赚到的二零一零年之后。

养鸡算是所有养殖里,最简单,也是最稳定的种类之一,只要有效防止鸡瘟,就基本不可能亏钱。

他前世有个老同事,原本在林场做厨子,后续自己看到商机回去养鸡,然后发展鸡肉运输,最后资产数千万。

在时代发展的红利下,脑子灵光,又愿意主动出击的人,往往都能赚得盆满钵满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都能吃到好螃蟹。

接下来的日子,相对平静。

大人们到了年关前,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,天寒地冻,出门能把人嘴唇冻的粘起来,所以不是在炕上坐着,就是围着火炉聊天。

余秋堂抽空又进了两次山,也打到一些东西,但没有大收获,处理掉也就几百块钱。

这让余秋堂再次坚定信念,打猎赶山,可以当作补充,小财,但不能作为长期发展的手段,还是值得商榷。

转眼又是半月过去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